在熏蒸过程中,实现完全杀虫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足够的气密性、适当的施药、良好的气体分散技术、有效的浓度检测与保持以及充分的熏蒸时间等。基层粮库的仓房条件如果不是很好,仓库的隔热性和密闭性较差时,更应提早实施熏蒸,有效控制虫害发展情况。
提早熏蒸之后,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应该注重防护,仓外要定期消毒,防止;加强密闭隔热,防止害虫进入,维持粮温在较低的水平;另外,在遇到降温天气时,要迅速排除仓内积热。
粮油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主要是过度加工造成。我国粮油加工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加工问题,导致粮食浪费现象较严重,出品率不高。以稻谷加工业为例,很多企业片面求高精度、高光亮等外观品质,多次抛光,忽视产品的营养品质,出米率仅为65%左右。另外,加工工艺设备配置地区差异性大,同一地区随意性也较大,缺少规范性要求。特别是多道抛光,不仅造成营养流失,而且整精米率损失增大,动耗成本增加。另外,以小麦加工业为例,小麦清理流程复杂,一方面由于国内小麦含杂量大;另一方面是国内对白度、灰分、返色等指标要求高。清理工艺复杂,碎麦多,小麦损失加大。国内过分注重白度、灰分指标,加工精度高,导致出粉率降低,造成粮食浪费。
加工工艺设置过度造成粮食损失。以稻米加工业为例,抛光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加工程序,早抛光的目的是为了去除附着在大米上的糠粉,一般抛光一次。但现在为了让大米看起来更白、摸起来更滑,靠卖相赢得更多消费者,抛光从一抛变成二抛、三抛,追求“精、白、亮、美”,如此过度抛光使大米的营养价值降低,成品大米仅剩下营养为 5%的胚乳。过度抛光既损失了营养,又浪费了粮食,每增加一次抛光就增加 1%的损失。此外,抛光机动耗是碾米设备中的,每台功率从 37~90千瓦不等,每增加一次抛光每吨米约增加电耗 10 千瓦时,造成能源浪费,成本增加。
您好,欢迎莅临上谷仓储设备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